美军轰炸机都炸到头上了,伊朗高层内部的那些“主和派”,真是一点都没让西方失望。
最新消息显示,在美军轰炸机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之后,伊朗主战派与主和派仍未就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反制措施达成共识。哈梅内伊面临的内部分裂问题,似乎因为这场冲突而变得越来越剧烈。
【美军轰炸机丢下炸弹24小时后,伊朗主战派与主和派仍未达成共识】
主战派目前的整体观点是美国已经对伊朗动手了,如果伊朗不对此作出足够强硬的回应,就会丧失威慑力,导致美以两国变本加厉,进一步对伊朗施加压力。
极端强硬派媒体《凯汉报》就发文称,现在轮到伊朗行动了,伊朗反击的第一步应该是对驻扎在波斯湾对面巴林等地的美国海军舰船发动导弹袭击,同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禁止美英法德等国的船只通行。
伊朗的主战派有这种担忧实属正常。
早在美国直接下场之前,以色列那边就表露出想要趁机推动伊朗政权更迭,颠覆现政权的野心。
在此次的空袭行动后,大部分美国高层都强调美方的主要部门是消除伊朗发展核武器的能力,但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既然伊朗现政权不能“让伊朗再次伟大”,为什么不实现政权更迭?
即便特朗普的表态,有着模糊美方战略目标,以便加大伊朗压力的意图,但不可否认,如果伊朗选择忍让,美方的态度有可能发生变化。
与之相对的,主和派目前的反对意见,主要是担心反击行动,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导致伊朗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之中,伊朗可能无法承受后续的冲击。
有改革派媒体援引前总统哈塔米的话称,所有决定都必须基于智慧和长远考虑,不能带有情绪反应或纯粹的报复欲望。
【主和派担心反击行动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还有主和派人士担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会对全球的能源运输造成影响,导致国际油价的快速升高,引发新一轮的能源危机,这可能引发国际社会对伊朗的不满,甚至破坏伊朗与中国、印度等主要伊朗石油进口国的关系。
在这种主战、主和两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依据,都无法完全说服对方的情况下,哪一方能够在高层有更大的话语权,更能够对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造成影响,就将决定伊朗后续的动作。
顺带一提,伊朗强硬保守派、温和保守派以及改革派在地缘战略上的分歧由来已久。
在特朗普于上一任期带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哈梅内伊就对伊朗改革派失去了信心,以革命卫队人员为代表的强硬保守派力量彻底占据上风,在专家会议、宪法监督委员会等部门中占据更多席位,在伊朗国家战略的制定中有更高的话语权。
即便在莱希坠机身亡,改革派的佩泽希齐扬意外赢得了大选,使得改革派在政府系统中声势大涨,也没能彻底改变这种政坛格局。
【佩泽希齐扬成为总统,并没有完全改变伊朗政局】
外界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自开战以来,以色列就在重点清除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等强硬保守派高层,试图消除伊朗国内主战的声音。
但事与愿违,以方的行动同样没能彻底改变伊朗国内的政治生态,主战派似乎仍在能够影响哈梅内伊的核心顾问团队中占据多数。
在这种态势下,哈梅内伊最终选择发起反击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而一旦哈梅内伊决定动手,伊朗的反击力度如何,就将成为另一个看点。
哈梅内伊身边的主战派顾问、在以军空袭中逃过一劫的沙姆哈尼,就直言伊朗将“明智”行事并“避免盲目的打击”,但也强调了“惊奇会继续”。
若是哈梅内伊更多地考虑了主和派那边的观点,伊朗的反击有可能会“雷声大,雨点小”,只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就停止后续的报复行动。
【哈梅内伊现在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若是哈梅内伊认为革命卫队等部门能够有效控制行动力度,避免引发太多国家的不满,那么伊朗的反击动作,就有可能包括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咽喉要道。
总的来看,特朗普政府的空袭行动,事实上放大了伊朗内部在是战、是和问题上的分歧。
主战派手握“威慑失效”与“政权存续”的利刃,力主以强力反击甚至封锁海峡来震慑美以。
主和派则高擎“国家生存”与“国际孤立”的警钟,担忧过度反应将引火烧身,葬送外交空间与能源命脉。
伊朗的反击已非“是否”的问题,而是“程度”的抉择——是象征性的导弹呼啸而过,暂时平息国内怒火?还是孤注一掷,落下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步足以撼动全球的险棋?
作为最高裁决者的哈梅内伊,现在正立于这场风暴的中心,他在有限威慑与地缘豪赌之间的抉择,不仅会左右伊朗政权未来的航向,还有可能决定此次的危机是否会外溢到全球,引发一场全球性的危机。
华夏配资网-股票配资app-线上股票配资炒-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