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古韵翰林』,关注古翰
图片
图片
国学经典,共学勉之
图片
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号学海,明代江苏吴江人,著名学者、道德实践家。他出身寒微,中年经历人生转折,自创"改过迁善"修身法,终扭转命运。其代表作《了凡四训》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包含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部分,阐述了命运可由自身改变的哲理,影响深远。
图片
【壹】
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释义】犯错不在乎时间长短,关键在于能够改正。无论是积习已久的老毛病,还是近期犯下的过错,只要能够真心改正,都是难能可贵的。
世间多少人犯了错,却执着于解释过错成因,纠结于发生时长,甚至沉溺于自我否定的痛苦中。殊不知,错误本身并非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改变的态度。古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正是这个道理。改过如同破茧,越是彻底,重生便越是华丽。与其纠结于过往的阴影,不如把目光转向未来的光明;与其计较错误的大小久近,不如立刻行动改过自新。人生路上,勇于改过者,方能获得新生。
图片
【贰】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
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释义】人若能至诚修身,与天道相合,福报来临前,必能从自己的善行中预先知晓;灾祸降临前,也必能从自己的不善行为中预先觉察。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本是一体。当我们的心念行为真诚无伪时,便与天道相通。俗话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人生际遇并非偶然。每一次善举,都是未来福报的先兆;每一次不善,都是潜在灾祸的预警。善恶如影随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埋怨命运不公,而是从自身行为中找原因、求改进。修身养性,持之以恒,无需外求,福祸自明。
图片
【叁】
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
【释义】羞耻心对人极为重要。拥有羞耻心的人能够成为圣贤,失去羞耻心的人则与禽兽无异。
羞耻之心,实为人性之根本。古语有云:"人不知耻,无以立身处世"。羞耻感是我们内心的道德警钟,它时刻提醒我们行为的界限。一个人若能在错误面前红脸、汗颜,说明其良知未泯,尚有向善之心。社会上最可怕的不是犯错之人,而是那些毫无羞耻感、肆无忌惮之辈。知耻近乎勇,有耻方能贵;无耻近乎兽,失耻则为卑。拥有羞耻之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质,也是一个人能够不断自省、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
图片
【肆】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
【释义】只要一口气还在,即使犯下滔天大错,仍然有机会悔改。
人生路上,谁没有犯过错?也许有人会因为过错太大,认为自己已无可救药;也许有人觉得时过境迁,改过已无意义。袁了凡这句话,给所有迷途者点燃了希望。《易经》云:"不迩人情,不食言,不负心,乃可与言化。"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改变的可能。改过如浴日月,洗尽尘埃还本真。历史上多少罪人因改过而重获新生,多少迷途者因悔悟而焕发光彩。无论过去多么黑暗,只要心有悔意,行有所改,人生终将迎来光明。
图片
【伍】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释义】善于改正错误的人,不是一开始就强行禁止自己做某事,而是先明白其中的道理。
真正的改过并非简单的行为克制,而是从思想认识层面的彻底转变。当我们只是被动地遵循规则,而不理解其背后的道理时,错误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是长久之计。明理如灯照夜路,一盏在手胜过千条规矩。当我们深刻理解某个行为的危害性和不当性,发自内心地认同改变的必要,改过就不再是痛苦的自我压制,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选择。
图片
【陆】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
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释义】人们不改正错误,往往是因为推诿拖延、退缩不前;我们应当振奋精神,立即行动,不要犹豫,不必等待。
改过之难,难在开始。多少人明知自己有错,却以"等时机成熟再改"为借口;多少人想要改变,却在"从明天开始"的承诺中虚度光阴。《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改过若拖延,只会越积越深。行动胜过千言,当下强于万念。改过不在未来某个"完美"的时刻,而在于此时此刻的一个决定。打破惰性与退缩的枷锁,不问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图片
【柒】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
【释义】错误由心而生,改正也要从心开始,就像砍伐有毒的树,要直接斩断它的根部。
错误的源头在于心,若只改表面行为,不改内心根源,犹如割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大学》云:"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许多人在改过时只注重表象,却忽视了内心的根本转变。当诱惑再来,旧习复萌,表面功夫便土崩瓦解。改过须溯源,治病必求本;除恶务其根,正心方见效。真正的改过不是简单的行为控制,而是对内心不良欲望和错误认知的彻底清除。唯有心灵深处发生真正转变,改过才能长久持续,不再反复。
图片
【捌】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释义】错误虽有千种不同表现,但都是由心造成的;如果我的心不为外物所动,错误又从何而生。
人生错误纷繁复杂,源头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心。《论语》有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当我们的心被外界诱惑所牵引,被私欲贪念所控制,各种过错便应运而生。反之,若能守住本心,不为外物所扰,错误自然无从生起。心若澄明如止水,尘埃何处能沾染。修心即是改过的根本之道,控制欲望而非被欲望控制,主宰情绪而非被情绪主宰。当我们能做到心如明镜,物来则应,物去则静,过错自然难以立足。
图片
图片
图|古韵翰林 文|古翰整编,仅供交流
若喜欢,欢迎关注「古韵翰林」
来都来了,
点个『👍』『💖』『↗』再走吧~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华夏配资网-股票配资app-线上股票配资炒-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